托福资讯

> 托福新闻

新托福模式与CET测试创新研究[返回列表]

  • 时间:2012/09/13
  • 阅读:2848

       一、新托福模式将成为英语测试的主导模式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公布将于2005年9月在全球推行新的托福考试模式, 同现在托福考试相比, 新托福模式的题型设置强调测试学生的英语交际交流能力, 能够反映出在大专院校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对语言的实际需求。即将出台的新托福模式反映了英语测试改革的新理念。它反映了全球环境下英语考试的一种新趋势:强调听说能力;强调英语的交际交流功能; 强调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侧重考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客观题, 加大半客观题和主观题。
      随着英语正在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越来越多的英语变种(Englishes) 正在形成。英语出现了两大变化: 一是文化承载角色的转变, 它不仅是英美文化的载体, 而且是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载体; 二是英语的本土化趋势, 出现了日本英语、香港英语、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等, 这些新变化对英语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益显重要。英语教育专家胡壮麟先生认为, 结构主义理论要求把语言要素切分为一个个语言点来分析, 以前以笔试为主的考试如托福就是受这种影响, 把语言切分为一个个语言点来考查,实际应用中不符合英语变种与英语本土化趋势的要求。
      当前国外外语课程评价和测试的总趋势:从重视语言要素转向语言实际能力的运用; 从强调书面转向口头; 从重视结果转向过程; 从重视共性转向个性等等。在具体操作上, 听说能力的检查以课堂口语练习、角色扮演与配对、小组互动等为依据; 小学以口语为主, 尽量少做书面测验; 中学则以口笔头相结合, 书面测验以自由表达为主。评估方式并不是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新托福的改版和其他代表当今先进理念的考试, 颠覆了传统的考试理念和模式, 大幅度缩减了考查语言点的选择题与判断题,增加了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试题, “听说能力、交际交流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试模式成为英语测试的主导模式。
      二、CET效度分析之理论依据
      CET 效度研究的目的主要论证CET- 4/ 6作为一种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检验CET- 4/ 6能否为准确测量学生英语水平提供科学手段, 借以推动教学大纲的贯彻, 推动对语言测试和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应用研究。
      信度与效度是评判测试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语言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效度(validity) 是“一个经验性指标能测量它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效度要“验证的不是一个测验, 而是对通过一种特定方法所获数据的解释。”一般来说, 效度可分为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 和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内在效度存在于测试本身,包括内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和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外在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 - relatedvalidity), 指利用测试之外的标准, 即外在标准(external criteria) 验证而得以证实的效度。外在效度主要有共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根据结构主义测试学家的传统解释:语言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测了它所要测的东西; 一个测试如果测了它所要测的就是有效度的, 否则就是没有效度的; 语言测试只要测了语言要素(language elements) 和语言技能( language skills) 就有了内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而交际测试理论则强调,一个语言测试效度的高低不仅在于它是否考了它要测的, 还在于它测的是什么(Tyler, 1971), 语言测试的内容应由那些能充分反映受试者语言能力的语言表现( language performance) 和语言行为( language behavior)构成(Bell, 1981)。由于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语言本质及语用学习过程的理论本身就有问题, 因此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受到怀疑。
      按照现代语言测试理论设计或开发一项考试,应考虑语言测试行为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相一致, 即语言使用任务和情景的特征及测试任务和情景的特征相一致, 这样可提高测试的真实性。测试任务越真实, 被试的测试行为就会发挥得越好,根据测试结果(分数) 对被试者语言能力所做的推论就越准确, 因而测试的结构效度就越高。用以上这些标准去衡量大学英语考试, 可以看出其效度是令人置疑的。从考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来看, 现在CET- 4/6没有考多少语言的运用和产出能力,因为其80%的题是多项选择。“证据表明,参加多项选择考试学生能够学习一些应试技巧从而使自己分数‘人工地’提高许多”(Aldersonetal,2000) , 作为一个教学考试, CET- 4/6并没有考到大纲上所规定的“交际能力”。
      作为大规模的外语测试,CET- 4/6效度低的原因是, 考试的设计者为了使测试更具有科学性、更符合一些质量标准而积极地追求信度, 因为信度被认为是一种最常规的、传统的、并且容易验证和控制的质量标准。对信度的追求自然牺牲另一个难以琢磨和控制但却更有价值的属性—- 效度为代价(Skehan,1990) 。其主要表现为: 测试内容和形式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 重知识轻能力, 注重领会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的考查,忽视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 的考察。这种偏向在测试题型上的表现是测试以客观题为主,从而导致多项选择题的泛滥使用。语言测试的这种偏向在应试教学的作用下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信度而牺牲效度, 其必然结果就是使得测试变成了准确测量我们测量目标以外东西的工具(weir, 2000) 。我们能够使一个高效度的测试增加一些信度, 但我们难以使一个高信度的测试更加有效。
      三、新托福模式与CET效度缺陷比较分析
      1.试卷结构和测试内容效度不高。语言测试实际上就是通过设计一份试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出测试, 然后根据测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语言能力。要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首先必须保证测试的试卷结构是合理的, 内容是高效度的。语言能力由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组成, 它不是一个不可分的系统,也不是一个完全可分的组块,说和读显然可以分离( Bachman&Palmer 1981)。如果语言水平具有可分和不可分双重属性,语言测试就应考虑各种技能的分项测试于综合测试并重。如果要直接测试语言水平, 就必须提供近似现实生活场景的样本, 详细规定交际任务。这种交际测试思路将效度问题简约成内容效度和预期效度问题( McNamara 1995) 。
      我国目前通用的CET 声称以教学大纲为测试设计的理论依据, 实际上现行教学大纲除规定一定数量的词汇外, 其它内容的描述均较含糊, 没有为测试提供较理想的理论结构, 起不到指导作用。CET- 4/6在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不但要测试语言知识, 更要测试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准确和流利的关系、句子水平和语篇水平的关系、领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系。但是, 从现有的试卷构成来看, 很难说CET- 4/ 6满足了这些要求。以这种基本上属于结构主义性质的教学大纲为测试设计的理论依据只会使测试失去内容效度, 无法较准确地测量真正的交际语言能力。
      2.多项选择题得分权重太高。多项选择题在CET- 4/6中占主导地位。在CET- 4中除了写作题外, 其余考试均为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因其实施起来方便经济、评分客观、信度高等原因深受各类大型英语测试的欢迎。然而, 多项选择题诱导考生猜测答案,得分不一定客观反映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人批评客观多项选择题在一定程度上靠牺牲效度来取得信度。测试专家Hughes(2000) 给多项选择题型列了以下弊端: 只考识别能力, 不能准确测量应试者的水平; 分数中的猜测成分可以很大而且不好确定; 严重限制了什么能考什么不能考; 设计出好的项目极为困难; 反拨作用往往不好¤¤准备这种考试不是提高语言水平的最佳途径;考生作弊容易。
从全球性的大型托福考试雅思考试, 都在进行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和权重、增加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试题改革,“听说能力、交际交流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试模式正在成为英语考试的主导模式。
      3.测试题型过于单一。英语标准化考试模式自从国外引进以来, 在我国风行几十年, 以其客观、公平为人称道,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的弊端也渐渐暴露, 单一的测试题型让仅凭考试技巧“会考试”的考生有空可钻, 不能完全反映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交流的能力方面。而语言水平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同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它进行考察。CET- 4/ 6中基本题型为多项选择、写作。这种单一的测试题型不利于考生展示已有水平。若能在题型设计上增加直接测量英语应用能力的构成性题型, 如复合式听写、简答题、改写或缩写等,减少选择性题型的数量和权重,CET- 4/6则更能直接地反映考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水平。
新托福大幅减少了纯客观选择题的数量, 传统中大量的选择、判断题型, 被减至仅占总题量的10%—15%,对语言知识点的考试, 体现在应用能力的考查中,考题的评判标准也首先着眼于理解与应用。CET- 4/ 6应借鉴新托福的做法,减少客观题, 加大半客观题、主观题的分量, 将更多的考点、知识点揉进综合能力的试题中。考试题型的设置不是机械的知识点( 如不定式、动名词等) 和单句, 应当有语境与信息差,了解、分析并运用语言。
      3.参加口语考试门槛太高。由于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日益显出, 从1999年开始,CET- 4/6增设口语考试,现在CET-4/6的口语考试也在进一步推广。然而, 目前考生要想参加口语考试, 必须满足笔试成绩四级80分以上, 六级75分以上的条件, 这对大多考生来说门槛太高。何况并没有研究表明笔试成绩四级80分以上, 六级75分以上的考生的口语水平就一定比笔试成绩四级70到79分之间, 六级65到74分之间的考生的口语水平高。这一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许多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虽然CET- SET 口试涉及大量人力和时间, 口试成本很高, 无法像雅思一样考官与考生一对一口试。新托福口试所采取人机对话方式,即考生就某一话题或阅读一段文章后对话筒回答相关问题,录下回答由教师评判。这样的人机对话既考查了应试者的语言输入能力(听) 又考察了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 说)的考试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 托福改革对CET测试创新的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成绩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教育部的重点工作,列入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CET存在的问题责任并不在于测试本身,它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CET- 4/ 6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进行从内容、题型、阅卷到管理等进一步的创新。
      1.优化考试方式, 逐步推广人机对话模式。CET- 4/6测试改革应体现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培养目标, 测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为主。CET- 4/ 6应从目前的人工考试方式逐步向计算机考试方式过渡。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革考试方式, 逐步推广人机对话测试模式。为此, 应开发和建立我国自己的大型英语考试试题库, 包括听力、阅读、语法、理解和交互等部分内容。
      2.建立多元考试机制, 设计不同考卷及等级。现在的外语课程设置仍然没有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怪圈: 一个标准、一个目标、一个语种。改革考试首先应改革教育模式,借鉴国外教育多语种结合, 必修选修结合,长修短修结合。就英语而言, 可以设生存英语(满足日常生活, 如国外旅行、国内解答外国游客的一般疑问等需求) 、学术英语(满足升学、留学、研究等需求)。为此, 外语课程设置要多样化,建立多元考试机制, 设计不同考卷及等级,校内考试与社会( 校外) 考试结合, 减轻各级学校的考试压力。
      3.适当减少客观题, 加大半客观题和主观题比重。新托福大幅减少了纯客观选择题的数量, 加大半客观题、主观题分量,如让考生回答一个题目: 你认为需要不需要出国旅行, 出国留学有没有必要等,这样考生就要动脑筋思考, 就要处理信息,分析利弊,表述思想。再如见面时怎样问候,怎样应答等等,这样的能力很重要。新托福考试第二篇作文的设计值得我们思考:要求考生首先阅读一篇文章, 5分钟后,文章隐去, 播放一段与文章有关的课堂演讲。课堂演讲列举了一些论据反驳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随后要求考生在20分钟内写一篇作文, 总结、陈述课堂演讲的论点和论据,这种考法将听、读、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这种做法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借鉴?
      4.降低口试最低分限制, 增加口语测试频率。相对听力考试, 口试更能体现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但是口试成本太高,新托福口试不是面对面, 而是采取人机对话方式,即考生就某一话题或阅读一段文章后对话筒回答相关问题, 录下的回答由教师评判。这样的人机对话的方式就前期工作来说, 与听力测试相差不大, 值得为考生提供综合能力考试的公平机会。
      5.改革百分制形式, 实行同等级不同层次差别制度。根据不同层次教学要求设计考试项目, 成绩报告形式由百分制改为标准分制: 达到400分为一般要求合格;达到500分为一般要求优秀; 600分以上为较高要求合格。同等级不同层次差别计分制度, 符合国际外语测试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也有利于判定学生同一等级内不同成绩分数分布, 有助于外语测试成绩分析, 为考试改革提供详实数据参考。

 

 

 

来源:先登托福代报                     http://www.toefldb.com

 

 

 

相关推荐:辞职陪儿女申请大学—美国母亲离职返家新趋势

先登托福代报

先登托福代报客服QQ:945771228

先登托福代报客服QQ:874611048

微信客服